《互联网产品研发模式与效能提升指南》是一个系列文章,本系列文章去除与实际产品和团队的依赖关系,进行泛化、抽象化的一个指南性质的文章,试图阐述互联网产品的研发模式和提升研发效能的关键点及可行实践,意在抛砖引玉,在实际产品和团队落地的时候,可参考此指南,根据组织、产品及团队的特性,进行组合或优化使用。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2.几个重要的观念3.形而上)是一些概念性的阐述,主要是与传统项目相比,描述互联网产品主要的差异特点,并着重对需求和迭代这两个存在较大差异的概念做了详述,并阐述了“工程师文化”、“工匠精神”与产品研发的关系及其本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4.设计组织架构工作模式设计)是一些模式的设计,主要对组织架构和需求流转及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具体规划。

第三部分(6.建立可视化协作机制7.进行评估和激励)是一些模式落地的手段和思考,对基于GitLab看板如何管理整个研发模式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了规划。

文章侧重于产品研发团队内部的细节,对外部协作、支撑团队仅作概述。预留了团队组织及工作模式的可扩展性,随着产品及团队规模的伸缩,可基于此基础进行调整及衍化。

目标

核心目标:建设敏捷、自驱的研发生态,打造持续快速的价值交付能力

主要目标:

  • 对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及价值的定义在团队中达成统一;
  • 完整定义基于互联网产品特性的研发团队组织架构、核心工作流程及具体的工作方式;
  • 建立价值的自驱动和持续流转的工作模式,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价值的推动者;
  • 对研发效能的认知形成统一,并找到效能的抓手;
  • 遵循技术世界的规则,建立自下而上的团队管理风格,尽可能让每个团队成员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 将一切可视化、透明化,形成端到端的价值流转,及时发现价值流转中可能的阻碍和问题;
  • 规范上下游团队之间输入、输出的成果,对成果质量进行定义;

概念约定

本文大量使用到了下列概念,这些概念的明确,对于理解本文有重要作用

  • 产品的分类

    • 前台:为业务的目标客户建设的产品或系统;
    • 中台:为业务的研发团队建设的产品或系统;
    • 后台:为业务的运营团队建设的产品或系统;
  • 工程的分类(运行环境的分类)

    • 前端:又称客户端,通常运行于浏览器或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浏览器等)中,工作内容的重点在实现页面展现及展现逻辑;
    • 后端:又称服务端,通常运行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工作内容重点在实现功能逻辑、分析计算、三方集成、任务处理;

    在前后端分离的技术架构下,前台、中台、后台产品都可能包含了前端和后端的工程

限制条件

  • 基于前后端分离、中台概念的开发模式之上的产品研发模式。
  • 适用于集团化组织,下属新设立的互联网产品研发方向的团队。
  • 产品已完成从0到1,在战略、运营、技术等驱动力下,持续发展。
  • 产品研发团队规模在百人以内。

在附录中,列举了您的团队可能碰到的问题,如果某条问题戳中了您的痛点,可以在本文中“寻找答案”或“找到寻找答案的方向”,有些是实际的操作有些可能是思路的转变。短期来说,无论您的团队采用哪种研发模式,是否做出改变,路都一样走,系统架构是演进出来的,团队的工作模式也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团队和当前阶段的,重要的是,要欢迎并接纳变化,向更好去努力。

团队落地的过程可参考附录中的:从小瀑布模式到持续交付模式的演进步骤


本系列文章是一个不依赖实际产品、团队、技术架构的,进行了泛化、抽象化的一个指南性质的文章。将分几部分来阐述“互联网产品的研发模式和提升研发效能”这个主题的关键点及可行实践,意在抛砖引玉。在实际落地时,可参考此指南,根据组织、产品及团队的特性,进行组合或优化使用。

1.引言
2.几个重要的观念
3.形而上
4.设计组织架构
5.1.工作模式设计——需求处理
5.2.工作模式设计——迭代规划
5.3.工作模式设计——其它事务
6.建立可视化协作机制
7.进行评估和激励
8.附录